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汇聚了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许多杰出人物。本单元第十三课选用的是当代著名作家何为先生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先生向我们描绘了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的形象,读来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上取得丰功伟绩的贝多芬在生活里面对汹涌而来的苦难潮水而选择逆风飞翔的生命坚韧姿态,聆听到他在苦难的世界里心灵世界的丰赡。教学重点:1、欣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对贝多芬的事迹不是很了解,对他的音乐也是不太了解,对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也不太多。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选择ppt作为教学媒体,设计见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谜语的形势导入,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奥斯特洛夫斯基)今天我们就走进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世界,去了解这位音乐天才的有关故事。2、聆听贝多芬——听一段贝多芬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并请同学们谈谈各自的感受。展示幻灯片: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会被命运所征服。啊,能够长时间地活着,那该是多么的美好。——贝多芬展示幻灯: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世界。3、了解贝多芬——展示幻灯:老师简介贝多芬和他的代表作。4、走进贝多芬——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文基础知识识记。二、整体感知: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中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3、面对不幸和厄运,贝多芬是怎样对待的?你觉得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献身音乐。直面贝多芬——三、研读课文精彩赏析从文中找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特征的语句,说一说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外貌品读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外貌的描写让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形象。语言评析——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那些话是怎样理解的?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这是个比喻。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很惊讶。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入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安宁,就此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贝多芬把自己耳聋比做是“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比做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拚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