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李白诗歌特色;积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名句;并赏析这些精彩语句。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有感情诵读、并努力背诵;扩展李白与月与酒有关的诗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而洒脱的情怀。2学情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本课虽只是一首古诗,但仍有诸多可以值得去探究和扩展的妙处。如从“月”“酒”“愁”这三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去拓展李白写月、写酒、写愁的名篇,还可以去进一步去探讨其他古文人写月、写酒、写愁的佳作。但因时间有限,我只选取了拓展李白写月写酒的名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高中之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裨益。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我先布置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和搜集。课上提问也要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同时希望通过多读能当堂背诵。3重点难点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有感情诵读、并努力背诵;扩展李白与月与酒有关的诗句。4教学过程1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笔下的这个人,他嗜酒爱月,剑胆琴心;他豪迈洒脱,浪漫出尘。他就是大诗仙李白!今天我将和同学们再一次走近李白,继续去品味他带给我们的洒脱与浪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李白诗歌的特点——生:善于夸张生:喜欢想象生:豪迈洒脱生:大气磅礴生:喜欢写月亮生:喜欢写酒......师总结:回答得非常好,确如大家所说——李白的诗歌,从写作手法上看,他善于夸张和想象,《望庐山瀑布》中他曾经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诗歌的气势来看,他的诗是又那样的大气磅礴,即使真是怀才不遇,他也能慷慨昂扬地一路狂歌,《行路难》中他也曾这样写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诗歌的内容上看,他更喜欢写月写酒,《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也曾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思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白的这首诗,既有酒,又有月。教师引导学生解题:谁能说说诗歌的题目有何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意为“在宣州的谢脁楼设宴送别远房叔叔(身份为校书郎)李云”。师:下面就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5师:谁能把诗歌给大家读一遍?其他学生注意他读的字音、节奏。提问学生读6师: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老师所读的字音、节奏、情感。7、师:下面大家来熟读诗歌,争取读出情感来。8师:谁能试着读一读。学生读,教师总结。9、师:好,我们齐读一遍。10、时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赏析诗歌,走近李白的精神世界()读前两句,思考:李白什么而“烦忧”?生:理想无法实现生:得不到重用生:怀才不遇师总结:看来同学们是非常了解李白,正像大家说的那样,他空有壮志才情,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如此虚度光阴,又怎能不无奈?(2)这是一首送别诗,从那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生: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师:什么时节送别?生:秋季师:为什么写大雁?生:暗示二人志向高远师:怎样送别?生:设宴饮酒饯别师:饮酒的场面如何?生:酣,喝得十分尽兴师总结:足见二人关系深笃,志同道合。(3)李白为什么要提“蓬莱文章”和“建安风骨”?师:“蓬莱文章”“建安风骨”本来指什么?“小谢”又指谁?生:回答“蓬莱文章”“建安风骨”的含义。师:那是谁的文章能写得如此神妙高超?生:李云生:李白师总结:这是李白对李云才华的肯定,也是李白自己应有的一份自信。(4)李白真的可以上青天去览月吗?生:不能,是李白的想象而已师:那李白把青天上的明月当作了什么?生:自己的理想师总结:是啊,青天上的明月圆满皎洁,那就像李白的理想,高远而洁净。适时板书——月:远大的抱负拓展)师:李白爱月,所以他写下无数的咏月佳句。你还能说出李白的哪些咏月的佳句?指出出处。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