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读掌握该课生字、生词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4.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新课二、文学知识简介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三、欣赏诗歌朗读四、自主学习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试着翻译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胡骑jì戎机rónɡ朔气shuò金柝tuò红妆zhuānɡ著我旧时裳zhuó傍地走bànɡ五、合作学习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2.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3.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六、研讨与探究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假设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3.找出第三段的排比句,说说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4.战场上木兰表现如何?请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木兰之前报效祖国,为什么公成名就却辞官还乡?请你结合自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谈谈看法。(1)不慕荣华富贵,愿与家人团聚。(2)向往和平劳动生活。(3)封建礼法,歧视妇女。6.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七、拓展延伸说说:一千多年来,木兰的现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八、课堂总结《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因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