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维护正义【课程标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升华道德境界,激发学生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做个正直人的强烈愿望。2.能力目标: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探讨、思考、体悟,使学生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3.知识目标:明白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知道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义感的表现及具体要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一:看漫画学做人(投影显示漫画:谁来为我作证)一人正在抢劫一位妇女的皮包,周围有很多人围观却没有出手相助,只有一名警察奋力追赶歹徒,终将抢劫者擒获,可此时众围观者皆背过身去,没有人为该警察作证。问题:你如何评价抢劫者、警察和围观群众的行为?(学生讨论、回答)师: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充满阳光、铺满鲜花,渴望社会充满正义,没有邪恶。但在现实生活中,非正义行为常常给我们生活带来阴影和黑暗,甚至是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学习“自觉维护正义”。讲授新课情景二:关注身边事(教材P112材料)提问: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才能保证一个公正的制度得到执行?(学生讨论、发言)(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理解,正义和正义的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我们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情景三:活动体验(投影显示两人不同的态度)学生思考、回答: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态度和方式对待这样的选拔结果?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种故事结局,同时引导学生谈感受。)(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带入体验活动,让他们认识到面对非正义的行为,积极的态度能够停止或者减少危害;消极的态度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是一个人的利益。)2.面对非正义行为应采取的态度(投影显示)生活启迪:一位德国新教牧师的忏悔(过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会充满公平和正义,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做有正义感的人。情景四:生活场景再现如遇到下列情形你会有何反应?★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志愿者冒生命危险赶赴四川地震灾区救助受灾群众;★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导致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3.正义感的表现(教材P114落实知识点)情景五:感动我们的正直的人我们应铭记这些人、这些事……请学生讲述正直的、富有正义感的人和事。设问: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的方式,树立榜样,使学生今后的行为有所依傍,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为人正直、爱憎分明、无私无畏的人,才能够成为有正义感的人。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4.社会需要有正义感的人1.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2.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3.正直具有无疑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投影)田刚的故事主题探究:怎样做个有正义感的人?当非正义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当看到非正义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时:讨论“中学生是要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还是见义不为?”总结:5.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明辨是非、积极践行。2.当非正义的行为发生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