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二)、讲授新课板书框题:(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板书)1、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及风俗(1)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一:节日文化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食品?大屏幕显示——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活动或节日食品等)(2)外国传统节日文化及标志活动二:议一议说一说大屏幕显示——世界风光掠影想一想:你知道这些景观的名称吗?这些景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象征?这些国家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小结: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当然,同样的节日由于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而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活动三:说一说,评一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能说说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吗?(附表在后)国家文化标志理由代表人物1代表人物2理由中国英国美国教师总结: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时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园。板书(二)和谐的文化乐章1、文化有差异性活动四:比一比“谁最棒”!大屏幕显示:(见教材P58页)(1)看谁译的好:①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英语.“Ifyouwanttowatchmoregoupstairs”(“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请上楼”)②把“无风不起浪”。译成英语——“wherethereisfire,thereissmoke”(“有火的地方就有烟”)想一想:①古诗和成语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②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③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认为呢?④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教师总结:大屏幕展示:材料1:女儿回家,看见妈妈正要拿放在高处的东西。女儿说:妈,我来拿吧!妈妈说:(a)不用了,谢谢。(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请你选择:(1)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妈妈会如何说?(2)我们中国人的妈妈会如何说?为什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选C。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自然的,无需客气说谢谢。)材料2:一位来华不久的意大利学生,看到她的中国同学穿的很漂亮,连连称赞。中国同学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种回答令意大利同学很纳闷儿:“衣服明明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中国同学是不是比较’虚伪‘?”。(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选C。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自然的,无需客气说谢谢。)想一想: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那种回答?为什么?②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对此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各自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这说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对此,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教师总结: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今天,世界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活动六:请你欣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大屏幕展示:《二泉映月》、《命运交响曲》音乐。《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命运交响曲》——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