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品二则-湖心亭看雪》教案 长春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品二则-湖心亭看雪》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1/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品二则-湖心亭看雪》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2/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品二则-湖心亭看雪》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3/3
《湖心亭看雪》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3,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样运用白描手法。2,初步学习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和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2,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1,同读、同议、同写、同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未若柳絮因风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飘洒洒的雪花,无时无刻不在激动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着热烈、静穆、自由。我们可以堆雪人、滚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错哦!虽然我们这里雪未下,但我可以带你们去西湖感受一下雪的情趣哦。多媒体显示“雪景”,导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二、朗读感知1.教师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提示学生注意几个字音: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2.学生个读,学生点评,学生分组读3,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2)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解难。(3)集中释疑。后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三、品读体味1.多媒体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同学意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可结合配套插图,回放一下雪景的画面。四、问题探究1.作者在描写雪景的时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呢?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多媒体显示两段有关描写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一种新的描写方法。(过渡)你们认为白描是不是只用于写景呢?不是的,多媒体显示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要求学生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多媒体显示:)“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选几个同学运用白描的手法说说所提供的画面,其余同学来做一个点评。2,多媒体出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湖心亭巧遇一事。你们认为作者在写景和叙事的时候融入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明确。五、齐读齐背,再品味六、迁移运用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1,学生背诵《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3,试着运用白描手法,模仿写一段关于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吗?要注意情感与景的交融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品二则-湖心亭看雪》教案 长春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星河书苑+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