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单元第二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孟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增强忧患意识,滋养乐观态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3.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重点难点1.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理解文意。2。当堂成诵,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教法选择朗读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自学。1.指导学生借助教材资料及工具书,了解孟子及《孟子》。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三、检查自学情况。介绍文学常识1.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接下来我们就欣赏《孟子》中的这篇千古奇文。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注音。3.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4.给生字注音并解词。畎(quǎn)亩:田间付说(yuè)胶鬲(gé)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解说题目,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打好感情基础。用练习册检测预习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多媒体出示重点需要解释的虚词和实词以及重点句子,提示学生准确翻译课文。感知、明确学习目标看多媒体,掌握先学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展示资料,齐读“走近作者”。理解题目内涵,从文题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自读课文,注音听课文范读。正音、注音、解词曾(zēng)益:增加拂(fú)乱:违反、阻挠拂(bì)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5.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辅弼四、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辅导:1.默读课文第一段,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翻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起用,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荐、选拔)市(市井间做买卖)2.古今异义词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五、探究问题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担当大任,有所作为)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4.学习第二段。(1、诵读、2、理解、3、译文)。(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于:给是:这样的(此句承接上段,总启下文:担当重任必备的条件--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担当大任)(2)词类活用: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曾益(增加)其所不能(所没有的才干)六、当堂背诵前两自然段,积累提高。1.自由背诵,同时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汇.指导有困难的后进生,学习文言词句,掌握本文文言词汇,翻译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掌握本文文言词汇.多媒体课件展示重点文言词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补充点拨、明确并板书。组织当堂背诵前两自然段,积累提高。课堂反思。先自主学习:动嘴动笔,动脑思考,然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老师展示的问题。根据老师的提示,掌握本文文言词汇,翻译课文人人动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质疑、解疑。先自主学习:动嘴动笔,动脑思考,然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老师展示的问题。当堂背诵前两自然段,积累提高。课堂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