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老翁捕虎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纪昀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有关常识;积累文言字词。2.过程方法: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结构。3.情感态度: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选择诵读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5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分享一则谜语好吗?谜面是:身穿黄袍带黑杠,长啸一声山谷荡。百兽见它亡命逃,人称它是兽中王。大家说谜底是:(老虎)。同学们请你说说和老虎有关的成语,知道的请举手。同学们的谜语展示了老虎作为兽之王的凶悍、勇猛、威武之气,这么威武的兽中之王为什么成了老翁的刀下鬼呢?学了纪晓岚的《老翁捕虎》我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先学1.走进作者及人物,利用课本及工具书搜集有关纪晓岚的生平。2.听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标记出生僻字音。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4.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走进作者: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2.关于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只言片语。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听导言,回顾电视剧中的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产生求知的欲望。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文体特点及学习任务、方法。自主搜集,了解作者及人物生平。学生熟知的电视剧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引导朗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多媒体出示作者及人物生平。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3.检查字词:旌德县(jīng)邑人(yì)徽州(huī)皓然(hào)咯咯(kǎ)嗽(sòu)哂(shěn)此畜(chù)颔下(hàn)尾闾(lǘ)毛帚(zhǒu)下缒(zhuì)嗣彪(sìbiāo)秉烛(bǐng)励文恪公(kè)谬巧(miù)4.自由朗读,理解文句:“译一译”,就是要求学生,在参考课本注释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为全文的翻译扫清障碍,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积累文言词汇,做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1)族兄中涵知旌德县。(知:主持)(2)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将来、即将)(3)大失望,姑命具食。(姑:姑且、暂且)(4)乃遣吏持币往。(乃:于是)(5)习伏众神。(伏:通“服”,佩服)(6)尝见史舍人嗣彪。(尝:曾经)5.学生质疑,教师答疑。6.教师指定学生翻译,强调翻译。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1.学生相互口头翻译。2.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巡视翻译下列句子(1)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2)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3)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六、当堂训练整理字词,熟读课文。中差生标注填空,其他学生纠正,所有学生一起朗读、掌握。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结果,并做好笔记。学生小组内讨论、更正。看屏幕,自主练习,个别回答并订对答案。多媒体出示指名中差生标注、填空,并引导纠正、朗读、掌握。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明确。同时多媒体出示。教师点拨引导。多媒体出示,指名回答并引导订正。作业设置1.书写生字词2.按要求预习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