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鲁迅,识记生字词。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尊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性格和生活情趣。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4、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地记叙和生动的描写。学习重点:着重学习第二大段:“百草园”。即作者抓住特点写景和在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教学流程:一、导课:(先放罗大佑的歌曲《童年》)同学们:听着罗大佑这优美欢快的旋律,我与大家一样,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捉迷藏、跳皮筋……儿时的场景历历在目。是啊,童年就像这首歌,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童年又像一幅画,五彩缤纷,神奇秀丽;童年更像一只鸟,在空中自由翱翔,充满好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童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他的成长历程。(操作多媒体)鲁迅姓鲁名迅吗?哦,他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解题:《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二、检查预习:学习语文,要学会预习,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和优美句段,这是丰富语言的一个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以卡片的形式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效果。1、作者简介:(让学生介绍)(老师明确)2、字、词积累(1)指明学生朗读(2)全体齐读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对一篇文章,最先看到的是文章的题目。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一些信息,从这个题目上我们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呢?(找学生回答)根据咱们的预习是这样吗?老师明确:(1),两个地方,(2)一先一后,(3)两大板块。(操作多媒体)好,那就让我们就快速浏览整篇文章,用一目十行的方法,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划开这两大板块内容。同学们,这篇课文24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8段,描写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10——24段,描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第9段,为过渡段,起承上起下的作用,是联系前后两部分的纽带和桥梁,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得注意前后事件、景物的过渡。4、朗读课文,思考问题。阅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让我们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的百草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说出自己的见解,如:美丽的、有趣的、快乐的、神秘的。)(2)三味书屋有(什么人、什么事物),是怎样的?(操作多媒体)5、好文章我们要读,文中好的段落更值得读。让我们齐读第二段,相信大家能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读出情趣来。,(1)这一段叙事写景的精彩片段,为使叙写更有层次,作者使用了一组关联词语,咱们能找出来吗?(2)每个关联词关联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在写作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选了好多景物,却不知道该怎样安排它们的顺序,鲁迅先生是写作的高手,我们仔细品味这一段,一定会给我们一有益的启迪。从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呢?(高-----低,低-----高,春===夏===秋,静-----动,动物-----植物)(3)这样有条理的文段,关联词功不可没,这一组关联词写了三个方面,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写作的重点呢?这无限的趣味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听动物歌唱,翻断砖,按斑蝥,把何首乌,摘覆盆子。)小结:这有趣的、美丽的、神秘的百草园,就是鲁迅的童年乐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而三味书屋这知识的殿堂,就是他学习知识、渴求知识的精神乐园。这样的童年,如童话般神奇,如花朵般美丽。6、知识大盘点: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节课学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7、知识拓展:写作小练笔(出示课件)家后的百草园,是我儿时乐园。我穿菜畦,跳石栏,爬高树,采桑葚;跑看黄蜂采花蜜,惊飞云雀叫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