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教案新人教版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词语】1、炳烛:把蜡烛点燃。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制阳光。4、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篱外不知是谁家的小船没有系好,被春风吹入了垂钓的湾头。小孩子还以为村里来了客人忙着跑向柴门,把门闩打开了赞牛奶站里有你高大的身影田畴上有你千年的足迹斗牛场有你威猛的雄姿屠宰场倒下沉重的身躯你甘于勤勤恳恳你甘心苦苦耕耘你敢于轰轰烈烈你甘愿舍弃终身世世兢兢业业代代任劳任怨只愿俯首甘为不会索取贪占叹你吃草挤奶感你默默奉献赞你威震赛场赏你无需扬鞭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从远的地方来看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这座城池,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就要死了,你可以先离开。”荀巨伯说:“我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看望你,你让我走,失去了信义而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贼人很快就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来,整个城的人都走光了,你是谁啊,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生病了,不忍心丢下他不管,宁愿用我的命换我朋友的命。”贼人互相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来到了懂道义的国家。”于是收军回去。整座城都得到了保全。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