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珍爱生命《珍爱自己》是北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珍爱生命》的第一站。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收获平台、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说教学理念我们先看一组信息: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二、说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神奇,知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感知法·观察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2、学法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评价从内容上主要采用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形式上,则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及时肯定,有所偏颇的观点、看法,在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得到纠正,教师再给予点评。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下面我将具体阐述:环节一:播放文件播放影音文件《妈妈的一封信》,以生命孕育成长的图片为背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于父母培养孩子的不容易。进而探究得出:生命是神奇而珍贵的:因其独特而珍贵;因其不可重复而珍贵;因其有限而珍贵。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教师顺势提出问题:那怎样才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呢?由此引入第二环节心灵叩问。让学生通过问自己的心,达到行为反思的目的。环节二:心灵叩问(强化体验,认识生活中应如何珍爱生命)(1)请学生听《伐木工人的故事》并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懂得要珍爱生命,就要有永不放弃生命的希望。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前提是自己要掌握一些求生的技能。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应怎样处理。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升华在遇到任何危急情况时,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决不放弃生的希望。(2)珍爱生命的行为不仅体现在当生命遇到危险时,更多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联系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适当地点评。鼓励学生爱自己,更多地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就应该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