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四、教学设计意图: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五、布置作业。附板书15庐山云雾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云海(大天池)壮观《庐山云雾》教案(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云海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名山大川的情感。2、能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5节。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5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体会云海的壮观,理解文章中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气势。教学设计意图: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掌握学习规律教学课件:多媒体录像。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课文。1、启发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祖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庐山就是其中之一。大家请看:2、多媒体打出:资料卡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公里,最高处海拔达1400多米。山势险峻,林木葱茏,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摘自第11册《教学参考考书》3、了解庐山了吗?是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光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学会查找资料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庐山云雾吧!(放录象,听课文。)5、同学们,初观庐山云雾,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不能请大家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句话来。6、多媒体打出过渡句: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讨论。多媒体打出:(1)概括主要内容。(2)哪几节重点描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能不能再读读课文,抓住这句话给课文分段?多媒体打出:(2)划分段落(3)联系上下文再看看这句话在课文中还起到什么作用?7、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过渡句。指导读过渡句。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和趣味无穷的呢?过渡句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多媒体打出:理解课文内容)二、找出重点小节,精读课文。7、我们请三个同学来读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你们认为哪一节更加使人感到庐山云雾气势不凡,趣味无穷呢?8、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