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组成;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感受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举例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难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讲授法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预设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学习2016年G20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讲述中国故事.晚会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追求中西合璧。张艺谋围绕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五个关键词打造这场演出,集中展现中国魅力,灿烂的中华文化。你观看了吗?今天我们就共同做一次中华文化之学生回答: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学生展示活动:学生通过学生对《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感受和体会,引出本课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学生展示新课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提问: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展示)出示一段“时事材料”:(在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包括了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设疑: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设疑:中华文化由哪些方面组成?教师用幻灯片依次展示:(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龙”字;汉字的演进图示;(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书》、《礼记》、《左传》、《孙子兵法》等;(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中国瓷器、四大发明;(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国画、戏曲、舞蹈……(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儒家、道家、法家、佛教……(6)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爱国、诚信、礼让、团结、自强…出示相关的图片,运用对比的方法将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准备的成果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中国汉字、古代宫殿建筑、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节日等。)学生得出结论1: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学生得出结论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活动使学生首先从感性上对中华文化有一个了解和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填一填”的活动引出下面的问题“中华文化的组成”。[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有更深刻的体会。得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原因——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设疑:原因是什么?师:会不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实物和印记,领略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5页“相关链接”。设疑:“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多媒体出示三则相关材料:◆想说好英语,必须会读26个音标。同样,想学好中文,得学会汉语拼音。这可难倒了不少老外,练了一会儿“妈、麻、马、骂”,脑袋就晕乎了。◆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中,每个字都可以摆成品行结构,都能派生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汉字:“鑫,森,淼(miao),焱(yan),垚(yao)”。◆在中国,叔是父亲的弟弟,伯是父亲的哥哥,舅是母学生回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生回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得出结论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活动:“格言谚语赏析”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学生得出结论通过此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通过材料阅读分析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课堂亲的哥哥或者弟弟,而在国外统一称呼为Uncle。设疑: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设疑: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课本66页“格言、谚语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