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偶像与自我第一课时透视“追星”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呈现有关追星的照片或音像资料,请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引出追星话题。活动一:寻找理想中的“星”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青少年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追星”。学生讨论:你理想中值得追的“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重的明星的特点、表现分类记下。可以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特征,并加以分析。外在的条件(表层性欣赏)、内在的条件(实质性欣赏)教师:出现追星现象,是因为我们在明星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梦。你所欣赏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东西都是你理想中的自我。每人用几个词概括自己心中的“星”,以及自己喜欢他(她)的原因。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有争论。讨论之后要让学生重新谈感受。帮助学生了解“追星”不仅要追外在条件,更要注重内在品质。活动二:心中的“星”大家谈用自测问卷了解学生对偶像的看法以及“追星”的情况。具体的问卷见教学参考资料《中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调查后,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帮助分析结果。给学生提供深入了解“明星”的机会,引导他们澄清“追星”观念。活动三:偶像问题调查教师: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追星”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对此持什么态度呢?下面的文章反映了家长们的普遍看法。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学对“追星”的看法。活动四:家长的心声2005年夏,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超级女声”了,从邻家女孩变成超级明星,这是每个“超级女声”参赛者梦寐以求的事。家长说:孩子都中“超女”毒了。在某机关任职的何先生愤怒地说:“都成什么样了!暑假里,我女儿哪儿都不去,像中毒似的迷上了‘超级女声',连暑假作文也是满篇的‘超级女声'!现在开学了她也没有心思学习。什么《终极PK》的歌碟,她居然一口气买了5张,一点儿都不心疼钱!”与何先生感受相同的还有陈女士。她告诉记者,年仅10岁的女儿已经立志参加明年的“超女”比赛。家长们纷纷感叹,不知道孩子们追“超女”要追到什么时候。学生分析:为什么家长对于“追星”如此反感呢?让学生了解家长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追星”。课堂总结青少年有偶像、追星,这是可无厚非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度”。如果我们追的仅仅是“星”的外表并对明星或偶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附活动二:中学生偶像崇拜问题的调查问卷(1)你的偶像是()。(可多填)(2)你的偶像是:(可多选)A.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B.政治名人C.作家、艺术家D.成功人士E伟人F.其他__________(3)你选择偶像的标准是:A.外貌、歌声B.事迹、成就C.精神品质D.名誉、名声E.思想、观念F.其他____________(4)你会模仿你心目中的偶像吗?A.会B.不会C.有时会D.以前会,现在不会(5)偶像的言行举止会影响你吗?A.会B.不会C.有时会(6)你经常变换偶像吗?A.经常变换B.常变换,但不频繁C.变换,但要经过很长时间D.从来不换E.不清楚(7)你会把你的偶像作为你学习的榜样吗?A.会B.不会C.某方面会D.不清楚(8)你经常关注你心中的偶像吗?A,是B.不是C.有时会,但不经常D.偶尔有,发生大事时(9)你能认清偶像身上的优点或缺点吗?A.非常清楚B.知道一点C.一点也不知道D.不想知道(10)你会收集有关你的偶像的物品吗?A.会,已收集了很多B.偶尔会,收集了一点C.没刻意去收集,有机会就收集D.不会,一点也不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