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呷、眸子、眼睑、深幽、流泻、生意葱茏、斑斑驳驳”等词语。2.积累文中传神描写珍珠鸟的语句。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用爱心营造的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体味散文舒缓轻灵的语言。2.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3.掌握作者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叙述描写之中的写法。情感目标体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体验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围绕描写对象的特点立意,结构疏密有致、脉络清晰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章极为有序地层露了人鸟间和谐自然关系的形成过程,描绘细腻、诗意浓郁,语言朴素而有文采。通过设计分明的朗读教学层次,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情趣。2.研讨延伸法。教读像《珍珠鸟》这样的灵秀之作,课堂组织采用以感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以情境创设、具有探究价值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朗读示范带、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感知文意,品味、积累文中描绘传神、哲理深刻的语句。第二课时:研读探究,深透理解文意。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事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欣赏这荡溢着盎然春意、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多媒显示)。同学们,这和谐自然之中鸟儿的清丽鸣唱,听来沁人心脾。如果说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那么鸟的存在,又给人的生活平添了色彩和情味。当代作家冯骥才即以柔蜜的爱意绣出一幅人鸟相亲和谐的自然画卷——《珍珠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凝神体悟这爱的颂歌。(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市。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三、朗读感知,整体把握1.请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1)注音。垂蔓(màn)雏儿(chú)眼睑(jiǎn)眸子(móu)瞅(chǒu)呷呷嘴(xiā)颤动(chàn)(2)结合语境释义。深幽:深远幽暗。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流泻:(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2.教师配乐有感情范读全文,学生充分想象感知珍珠鸟的形象。3.学生自由诵读后,教师指名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段)读给同学听。思考:(1)归结“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画出文中交待“我”的举动的语句。(2)鸟儿对“我”有什么反应?(3)“我”从与鸟的相处中得到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文中交待“我”的举动的语句有:我把它挂在窗前。/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我不管它。/……我不去伤害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我轻轻抬一抬肩……在关爱之情的驱使下,“我”主要为鸟儿做了两件事:第一,虽然小鸟儿已经有了“舒适又温暖的巢”,但“我”仍旧精心为它重新加工、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居室,并按时给它们添食加水;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开始新生活的小鸟“轻松自在”的叫声,也许就是它对主人的感谢。第二,“我”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因为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儿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鸟对“我”的逐渐亲近就是对这份爱的最好回报。(2)小鸟从“离我较远”到“一点点挨近”,到“淘气地陪伴我”,到最后“居然落到我的肩上”,与“我”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