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课题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指导思想,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后编排的,通过本框知识的学习,既可以对水土流失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的生态建设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理解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掌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矛盾与协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及其原因;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很高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跟大家一起探究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每当提到黄土高原,我就会想到《放羊娃的故事》,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今年十几岁?”“十六”“怎么不上学?”“我放羊”“你放羊是为了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下娃娃将来干啥?”“放羊”继续设问:放羊娃能不能为了讨个好媳妇儿而挖一个三室一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老师一问,学生一答,无形中就把学生带进了放羊娃的角色之中,激发学生继续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热情,并厅,南北通透的窑洞?为什么不能?今天我们请一部分学生扮演放羊娃另一部分扮演生态专家,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看看那里的生态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展示音乐图片(从悠久的历史、到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旱涝、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同时体现易破坏不易恢复)请同学们以一句话概括一下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引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引入新课。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导入了新课,又完成了对学生分角色的任务,有效的节约了时间,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进入角色合作探究昔日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今天遭受着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为何会变的如此脆弱呢?它的脆弱性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情渲染,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为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排忧解难。从各自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以下探究:合作探究:农民朋友们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哪些?生态专家们讨论环境脆弱的原因有哪些?(教师进行课堂气氛调控,对学生的发言做出鼓励性评价。)板书总结学生的回答,并适时进行引导小结:各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某一方面自然要素的改变都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气候这一自然因素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小组内分工合作,读图8.11,8.12,8.13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请小组派代表汇总探究成果,详细分析某一气候图,请程度好的同学为其它同学答疑解惑。其实,在我国除黄土高原外,还有许多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请同学们欣赏视频,认识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脆弱的理解。播放《喀斯特脆弱的生态环境》视频依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人类活动在环境破坏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承转:那黄土高原地区有这样类似的人为活动吗?接下来请大家认识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根本环节在哪?人类对环境都做了哪些不合理的行为?环境又是怎样回馈人类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