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查找两位诗人的资料,结合作者资料探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能力目标1.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对诗歌进行情感、哲学角度的思考,培养读诗的情趣。2.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2.品评两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理解《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那条路的原因。2.掌握象征手法。教学方法1.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2.比较鉴赏法。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学设计思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学生自主交流,畅谈读诗感受;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悟诗歌,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学生自主品评诗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比较鉴赏,学生畅谈学诗的心得,鉴赏体现主体化、个性化。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播放龙飘飘的金曲《成长的岁月》“过去为没有得到而伤悲,过去也曾为失去而后悔,我想起这一切的一切,那都只是我心头一个结。今晨当我不再为我的付出而流泪,成长的岁月,让我知道我已失去太多,成长的岁月,让我知道更要珍惜拥有的一切。”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一次跌倒和踉跄,这条路上有绿洲有沙漠,有风吹雨打有鸟语花香,但无论如何,平原留着我们的足迹,高山印证着我们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们的气息,天空记录下了我们的飞翔。多少次阴霾,我们用阳光驱散,因为我们心头萦绕着坚强与快乐,请听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播放示范朗读带)设计(二):当你处于逆境时,是该前进?还是后退?前进,或许会有老虎拦路,但等待同样意味着死亡,怎么办?让我们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去寻找答案。设计(三):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等。今天我们来学习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的哲理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诗人简介多媒体显示普希金、弗罗斯特画像,教师简介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概况: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他在多种文学体裁——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散文、童话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被称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一生追求自由,反对沙皇专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党人丹特士决斗中被阴谋杀害。普希金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叶甫盖尼·澳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品。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一生荣获四次普利策优秀诗歌奖,他的诗在美国拥有众多读者。他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弗兰西斯科。他曾就读于达特第斯学院,但不久便辍学到一家纺织厂做工。1897~1899年,他又在哈佛大学学习。此后,他当过教员、工人、农民。1912年全家迁往英国,得到庞德等诗人的赏识和帮助,《一个男孩的愿望》和《波士顿以北》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1915年他返回美国,边教书边干农活。诗人主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乡土气息,同时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内涵复杂,情调微妙,深为人们喜爱。三、师生共同赏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