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材教法教材和学生分析本章的中心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类型和繁殖方式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大部分是人类的朋友,少数对人类有害。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本章教材首先安排了学生的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进行细菌分裂生殖的模拟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特点。关于细菌的形态结构知识,突出了它与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属于原核生物。此外,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和芽孢,这些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具有,而是有些细菌具有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关于细菌的生活特点,主要从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这两方面来了解。从营养方式上看,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型。依据异养细菌所需现成有机物的来源不同,又分为腐生类型和寄生类型。其实,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与绿色植物一样,细胞内含有细菌叶绿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只是教材中未编人相关的内容而已。在条件适宜时,细菌通常是靠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所以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实际上,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时期可以进行简单的有性生殖——接合生殖,教材中没有涉及。虽然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它的繁殖迅速,代谢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几乎无处不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大多数细菌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少数细菌又能引起动、植物和人体的病害,应抑制它们的生活和繁殖,以消除其危害。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本章内容与其他章节有一定的联系。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与前面学习的动、植物似乎联系不大,但是它的细胞结构在某些方面与植物细胞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因此,过去曾将它列入植物界的一个类群中。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了解到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只分布在一定区域,故将其归入原核生物界。另外,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暑莠、这是与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相对而言的。虽然细菌与动物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但又有区别。动物是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靠摄食获得有机物;而细菌有的营腐生生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粪便获得有机物,有的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中吸取现成的有机物。学习了腐生的概念,可以为后面《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深刻理解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建议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10只纸杯(或纸盒),1030粒豆子或者大米一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生动的实例说明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一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目可达2万个以上;成年人身体上的细菌可达100万亿个左右,其中皮肤上和肠道中最多,人的粪便中细菌可占其重量的40%,即使强酸环境的胃中也能检出乳酸杆菌等。尽管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竟细菌有多大?它的形态结构如何?它们是怎样生活的?由一系列问题引入下面的活动,具有启发性。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10只纸杯(或纸盒),1030粒豆子或者大米一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生动的实例说明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一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目可达2万个以上;成年人身体上的细菌可达100万亿个左右,其中皮肤上和肠道中最多,人的粪便中细菌可占其重量的40%,即使强酸环境的胃中也能检出乳酸杆菌等。尽管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竟细菌有多大?它的形态结构如何?它们是怎样生活的?由一系列问题引入下面的活动,具有启发性。探究竟细菌很小,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只能看到它的外部形态。由于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不够熟练,因此学生观察时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