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识记:宪法的含义。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宪法规定。我国宪法的构成。2.理解:(1)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二)能力目标: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三)思想觉悟目标: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至上观念。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基于宪法在解决国家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等方面原因,确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体现在宪法的尊严和不可侵犯性上面。即:宪法不但在内容的重要性和对其他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方面不容置疑,而且在贯彻落实、具体执行方面同样不容置疑,不能有丝毫含糊。[导入新课]宪法地位的确定,不光有一大堆法律为之配套,而且有一大批国家机关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之服务。在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必须遵循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提问: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谁?人民通过什么方式管理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的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但这些权力的具体落实要通过各种国家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把部分权利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反过来说,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阅读教材第120页,回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别行使哪此国家权力?)提问:行使这些权力的机关和部门人员,如何遵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规定?(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板书)举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一次最大的政府行为失控案,是“海南汽车案”。1983年4月,国务院放宽八项对外经济贸易自主权。1984年1月至1985年3月,海南非法从岛外高价炒卖外汇5.7亿美元,共进口汽车8.9万辆,远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参与倒卖汽车的不仅有政府机关,银行、财政、工商、物价、审计部门都曾染指,一些负有国家监督职责的机构也不例外。举例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有关刑讯逼供方面的案例,参见教材第121页。)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是行政与司法合一,政府凌驾于法律之上。在这种政治化社会中,“人治”代替“法治”,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政府是全能的,具有巨大的权威,相对于民间社会来说,力量过于强大,这一点在经济领域尤为突出。举例三:1998年3月25日,山东省单县部分小学生约400人发生服碘引起群体不良反映事件。起因为单县卫生防疫站某副站长自行在小学推销山东某保健品公司生产的“碘钙营养片”引起,而该产品一年前在湖北等地已造成小学生服用后普遍出现不良反应。当时山东省卫生厅经调查,上报一个“碘钙营养片属合格产品,不会引起中毒”的报告,此事便不了了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