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三、难报三春晖一:教学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常常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对此,应该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体会父母的爱心和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2)课程标准的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明确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确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能力目标:培养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培养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父母的情感,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三:教学内容分析:(1)“难报三春晖”有两个目题,第一目“爱洒心间”由一个故事引入,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第二目“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主要讲四层意思:首先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其次说明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让学生谈自己如何孝敬父母的,谈尽孝后的感受。再次讲在孝的问题上的是非界限。最后讲对长辈要孝敬。(2)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关于孝亲计划和行动四:教学活动:让同学们一齐背诵诗“游子吟”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诗中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一片心意,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终生难报。导入新课,“难报三春晖”(板书)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说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歌中说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让同学们阅读课本12页的事例,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采取分组讨论,每组中找出一名同学归纳、笔录问题的答案,最后找几个同学归纳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融入故事情景之中,体会父母的爱。小峰的妈妈不仅爱孩子,而且懂得激励的艺术。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小峰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同时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哪些,为家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师归纳得出: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这些就是要孝敬父母的原因之一。《三字经》有一句颂扬孝亲敬长的话:“香九龄,能温席”,可以看出,我国有孝的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这些就是要孝敬父母的原因之二。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间最伟大的力量。所以说,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板书、导入第二目)首先,让学生阅读本目题内容,找出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这一问题的做法。然后,提供六个情景(课本14——15页),比较下列行为,让学生辨析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得出的结论是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让学生阅读15页相关链接,知道孝的不同层次。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2)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活动中,尽量是让更多学生发言。走进生活,判断运用(1)古时候,郭巨埋儿奉母(2)出门时父母常常教导我们好好学习.遵守法纪;不要多管闲事,事不管己.高高挂起。(3)家长用摩拖车带着小明不小心把邻居的鸡压死一只,家长不让小明说,小明就不说。(4)学生家长对自己父母的生活和健康不闻不问,也不让子女看望爷爷奶奶。请同学回答(1)对父母的话全部听从是不是就是孝敬父母?为什么?(2)对父母的不良行为宽恕.包庇也是孝敬父母吗?为什么?师:总结归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