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有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并履行他人名誉的义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二)、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三、教学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四、教学学具多媒体课本五、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导入法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许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我们称之为公民权利。其中,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被称之为公民基本权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人身自由权,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其中身份权是由公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的,而人格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项权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格权的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利;第二个,人身自由权是仅次于生命健康权的重要的人身权利。今天,我们来学习人格权的第三个重要内容——人格尊严权。案例教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师:同学们“乞丐有尊严吗?”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又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人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议一议:乞丐有尊严吗(看多媒体)?生1、即使是乞丐也应该有尊严,人格尊严不可辱。生2、乞丐也是人,当然有尊严,他应该受到尊重.师:好,同学们,我们已经讨论了两个故事了,结合课本,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人格尊严了吧。是的、尊严通常与人格尊重相联系,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尊严,又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同学们,我们要尊重他们。师:好,同学们,本节课的第一篇章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生:人格尊严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二)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第一篇章人格尊严不可辱的内容。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板书)1、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同学们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分析讨论,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用哪些词描述,完成下表师:同学们,下面请看课本36.37页“大江的烦恼?”2、师:在老师调查前,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生1:大江很伤心,人格尊严被侵犯,而且较委屈。生2:周围同学可能议论指责大江,友谊受损。生3:和睦团结的班风不复存在,大家彼此缺乏信任等。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师:同学们说的好,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名誉,现在请看课本上大伟、小敏、小辉及大江的观点,并讨论一下。生1:小敏说得对,既不道德又同时违法。生2:小明应公开道歉,他肯定违法了。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格尊严分为自尊和他尊两个层面,针对侵害名誉的行为也必须有法律予以保护。而大江的看法独具一格,宽容大肚,他还有什么方法途径来解决呢?生:这是诽谤行为,大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