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不等式课时教案 冀教版VIP免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不等式课时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1/5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不等式课时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2/5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不等式课时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3/5
13.1不等式〖教学目标〗在本学段,学生将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关系,进而抽象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同类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知识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2.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3.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学习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研究相关内容的能力.2.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2.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渗透具有不等量关系的数学美.〖教学重点〗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教学难点〗理解符号“≥”“≤”的含义,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1.浏览课本P2~21,了解本章结构。自学:阅读课本P2~P4,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2.查找“不等号的由来”备注:不等号的由来①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何用符号表示呢?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脑汁.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但都因书写起来十分繁琐而被淘汰.②后来,人们在表达不等关系时,常把等式作为不等式的特殊情况来处理.在许多情况下,要用到一个数(或量)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或量),此时就把“>”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符号“≥”,读做“大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小于”.同样,把符号“≤”读做“小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大于”.那么如何理解符号“≥”“≤”的含义呢?用“≥”表示“>”或“=”,即两者必居其一,不要求同时满足.例如≥0,其中只有“>”成立,“=”就不成立.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③因此有人把a>b,b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不等式课时教案 冀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