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的第二框题《两代人的对话》。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结构和地位:《两代人的对话》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最后一个框题,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那么本课的内容则是解决问题。本单元的逻辑主线是:“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孝亲敬长”——代沟、逆反心理——两代人对话。《两代人的对话》共有2目。其中第一目“架起理解的桥梁”,分析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介绍与父母沟通的程序;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第二目“交往讲艺术”,主要讲与父母交往的窍门,强调家庭交往要宽容。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试验场。家庭交往是学校交往、社会交往的基础,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上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能力上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与父母交往策略的应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参与、感受教学过程,从中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培养情感、提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与父母沟通,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维护自己人格的同时,能尊重父母;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真正从内心理解父母,主动化解与父母的矛盾。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四)教材处理、资源分析“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教师在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具有能动性。因此,我在教学资源上,广泛采集教材、网络及师生自身方面的材料为教学所用:一是精选了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作为课堂训练的材料(因为新教材具有可读性);二是增加了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材料(因为教学中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获取新知,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效性);三是补充了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因为交往的技巧很多,远不止书中所述。这突出了新课程的探究性和生活的广泛性)。二、说学情目前中学生在家庭交往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65%的中学生不知父母生日。2、相当数量的中学生缺乏反哺意识,认为父母关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很少想到自己也应该关爱父母。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最尊敬的十位人中,竟然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3、出现矛盾时要么与父母吵闹,要么憋在心理,不善沟通。根据上述学情,采用恰当的教学法,妥善的引导学生交往,利于学生成长。三、说教法1、这节课总体上采用的教法是:借助多媒体展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模拟表演、作业练习。2、具体教法是:(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设置情景、营造氛围、增加容量、激发兴趣、提高效率。(2)讨论法: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难以回答或答案多元化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培养能力。(3)角色模拟法:学生与父母交往要学会角色换位,让学生根据情景模拟表演,从中体验、感悟情感,并将所学技巧应用于交往中。(4)训练法:通过课堂训练和家庭实践训练,让学生熟悉交往程序和要领,掌握交往技巧。3、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具:多媒体手段。它既便于学生直观,节约时间,又能利用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快速进入角色。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四、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方法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法与教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本课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1、情境体验法:人类所获取的知识85%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体验法既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分析归纳法:这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常用方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这是新课改倡导的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因为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