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本章的知识点,整理形成只是体系;2、熟练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3、进一步理解三角形证明的严密性,规范书写过程.教材分析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等条件,并能应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1、三角形基本元素有关性质的应用;2、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合作—讨论式教学法教具三角板、圆规课时2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简记一、三角形基本元素有关性质的应用例1若在△ABC中,∠A:∠B:∠C=1:1:4,你能求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吗?如果按角分类,此三角形为三角形?分析:(1)按比例分成6分,分别求出∠A、∠B、∠C的度数;(2)方程思想:设∠A、∠B、∠C的度数分别为x,x,4x,则x+x+4x=180;由分析可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例2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长为4,8,则△ABC的周长为.分析:(1)若4为腰,则三边长分别为4,4,8,但此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若8为腰,则三边长分别为8,8,4,则周长为20.(2)由已知可知4<第三边<12,则第三边为8,故周长为20.例3任意画一个△ABC,分别画出△ABC的角平分线CD,AC边上的中线BE,BC边上的高AF.并说出这个图中相等的量.通过例1复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例2复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例3分析:(1)∠ACD=∠BCD=∠ACB,且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AE=CE=AC,且三角形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交于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直角的顶点处;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的外部.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例4尺规作图:已知△ABC,求作:△DEF,使得△DEF≌△ABC.分析:课本上介绍了三种方法,三种方法的分别是用到SSS,ASA,SAS来达到两个三角形全等.1、SSS2、ASA一般三角形(包括Rt△)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AAS4、SAS5、HL(Rt△特有的)例5如图,已知∠A=∠D,AC=DF,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DEF≌△ABC,并说明理由.(1)AB=DE,依据是SAS;(2)∠C=∠DFE,依据是ASA;复习三角形三条重要的线段.通过例4复习了尺规作图和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几种方法,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CABFDECEADBDAEFCB(3)∠ABC=∠E,依据是AAS变式一:已知∠A=∠D=90°,AC=DF,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DEF≌△ABC,并说明理由.分析:除了以上三种选择还可以添加:(4)BC=EF,依据是HL.变式二:刚才我们补充的都是一些直接的条件,能否找到一些间接的条件呢?如果学生不能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得到:(5)AC∥DF,得到∠C=∠DFE(6)AB∥DE,得到∠ABC=∠E(7)CF=BE,得到BC=EF变式三:已知AC∥DF,AC=DF,CF=BE,试说明△DEF≌△ABC.变式四:已知AC∥DF,AC=DF,CF=BE,试说明△DEF≌△ABC.例6如图,要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试说明理由。学生练习,规范书写.通过变式三、变式四感受线段的相加减,并借此复习角度的相加减。通过例6复习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DEBACFDAEFCB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