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家喻户晓”等词语。了解邓稼先、杨振宁。2.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理解作者深挚的感情。3.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邓稼先深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体会文中洋溢的作者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段落之间的关系和对表现主旨的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提前布置学生以“我所崇拜的科学家”为话题进行演讲。二、导入新课1.深情导入。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全国上下为这位中华精英过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悲痛。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支挽歌,远隔万里重洋的杨振宁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打来了电话,并于1993年饱含深情地写下《邓稼先》一文。今天我们就在杨振宁教授的诉说中走近为我国核科技工作默默奉献近半个世纪的科学家邓稼先,感受他的人格魅力。2.图像引趣。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像资料。播后导入: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1.标注生字的字音。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2.口头释词。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四、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2.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总结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突显百年中国的巨大转变。既表明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又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殷殷深情。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执著精神。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令常人难以想象困难,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3.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