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知耻近乎勇[教学目标]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学情分析]耻,自古有之,礼、义、廉、耻,知耻者勇。而现在人对“耻”已越来越淡漠,何况初一教学中应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耻的重点自尊的力量[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考试后……》问: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呢?分析:小明与小刚约定要在考试中比高低,但小明通过作弊在成绩上“赢”了小刚,并十分得意。但实际上,小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做法表明他缺少基本的羞耻观念,在道德本质上“输”掉了这场比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知耻近乎勇》二、做人从知耻开始(投)知耻近乎勇。——孔子羞耻之心,义之端也。——孟子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孟子廉耻,是立人之大节。——欧阳修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康有为从这些话里,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每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什么是羞耻感?)三、羞耻之心,义之端也考试作弊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情。(1)说说自己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为什么?(2)学生作弊有什么危害?(3)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一个人不知廉耻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免监考考场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卑知耻品德的认同和鼓励。当然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试制度是否合理,考试内容是否合适等,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作弊的借口。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虽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但有利于增强个人自律,形成良好道德评价氛围。从以上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知耻有什么作用?(讨论)(投)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1)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2)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4)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羞耻之心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通实际意义。(一)一个人有羞耻感,在受到批评和职责时,就会有震动,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按社会义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例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默写看一眼羞耻(二)我们每个人对于是非善恶,真善美都有一个标准。公交车上有人没座位(老大爷)A、让座B、抢先一步坐孝敬老人美德知耻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素养。知耻学会做人(社会上的人什么都要,就是不要面子)(三)耻辱戒指讨论①看了上面的故事,大家有何感想?②加拿大理工学院在做错后有没有想法设法逃避责任?为什么?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耻辱、痛苦。练一练:在感到羞耻时,我会做什么?找个地方躲起来适当发泄想个办法改变它其它→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映,他能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韩信三、改变陋习,培养良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缺乏羞耻知之心而做出有损公德和人格的事。举例说明(略)四、如何培养羞耻之心?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行为要有规范养成良好习惯→陋行提高自身素质五、羞耻感与责任感启示: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从某种程度说是在民族羞耻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和发展的。六、作业七、教后小记第三课§2立身需要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就没有了价值。人应该从自尊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立身处世。体会下列情景:1、当我无端被人指责或骂时,我会------2、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