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能够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均不足的基本国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的讨论,学会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教学重点]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教学难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自然资源?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吧!二、讲授新课探究一:什么是自然资源提出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生答: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让学生感受自然资源无处不在。2.这些自然资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自然资源要具备哪两个条件?)出示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与能量。利用概念来判断:汽油、闪电、甘蔗、水电是不是自然资源。过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小组讨论: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1)让学生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实物(如衣食住行)思考,自然资源与我的们生活生产的联系?(可以教室内的课桌、书本、铅笔等为例,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2)读图3.1认识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生答:师引导补充。在这些资源中,哪些资源我们用一些就少一些?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生: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师补充相关数字资料)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数量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3)哪些自然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我们能任意使用吗?思考“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4)教师小结:可再生资源,更新再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度使用或破坏都会降低生产能力,甚至枯竭。过渡:自然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我国资源现状如何?探究二:我国自然资源现状(1)阅读P63,数据:关于我国资源总量的数据。问:你能从数据中看出我国资源有什么特点?生:总量丰富,种类多。师补充: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可谓地大物博,对于进行工农业发展,经济建设非常有利。(2)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数据。提问:这组数据又说明了我国资源的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人均不足,相对短缺。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可谓“地大物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过渡:这种矛盾是暂时的吗?为什么会长期存在?讨论回答小结: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还会继续减少;社会经济还会继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还会提高,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过渡:这些情况的长期存在和日益激化,就会对资源造成掠夺式的开发。这样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做什么?生:垃圾分类回收、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拒绝送纸质贺卡……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了一份努力,联合国确定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在这一天,全世界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一件事:节约资源,热爱地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天会更蓝,草更绿,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板书设计]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和水自然资源能等。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如、、等与我们非可再生资源,如。资源、特点:大,多,人均。人均原因:人口多,需求大,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造成破坏和浪费。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反馈练习]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空气B阳光C土地D小麦‘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B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