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态度与情感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重点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难点了解小说的双线交织的艺术特色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课前布置缩写2、复习小说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比一比:小说知识竞赛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__的文学体裁。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③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④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熟悉课文2、巩固小说知识整体感知1、读一读,倾听心声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我最行:1、检查生字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词复述课文3、黄蓓佳江苏人,当代作家。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请和我同行》、《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等。捻噗簪发窘抽噎恍惚抽泣棱角琅琅窸窸窣窣2、复述缩写:《心声》3、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公开课前(读课文)→回家路上(读课文)→次日放学(读课文)→公开课上(读课文)巩固积累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研读课文1、理清文章结构(教师板书)渴望朗读—开端偷偷朗读—发展大胆批评—发展争取朗读—高潮与结局1、速读课文梳理结构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次日放学——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的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的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所有人。理清思路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深化延伸1、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2、思考以下几个问题:A、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京京读课文?B、京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C、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从文中那里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1、矛盾冲突:学生想读老师不让读1、“他喜欢极了”他想起……2、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1、小桢害怕得厉害2、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他(京京)真想念。……1、……有着经历和同样命运……2、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事情的认知小结看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远比程老师的公开课精彩,我也远比程老师幸运!那么多同学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老师谢谢大家!这些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老师一定把它们珍藏起来。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再多一些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成为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好吗?教学反思教学课题:《心声》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能正确理解、评价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态度与情感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重点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