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展风采》教学设计●○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音像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3、小品《我家来了客人》●○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导入新课采用情境教学,播放VCD,通过国旗班战士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感悟战士们通过礼仪展示的风采,从而揭示课题,师生共同得出礼仪的含义,明确礼仪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的。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对礼仪产生兴趣,以趣激学。一:真我风采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小结:学生个人的礼仪:如坐、立、行的姿势和笑的表情;与人交往的礼仪:如见到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同学间的文明用语、男女生的交往等。小组表演坐、立、行的姿势。T通过学生评论,体会到礼仪是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的象征。结合教材上学生小茅的观点及大学生的行为、择业结果分析:1、小茅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2、大学生的行为和择业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对我们来说,基本的礼仪应该是怎样的?得出:在待人接物中如果遵循礼仪,会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从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容易感知。采用做一做、比一比、评一评,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于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姿态有更深刻的认识,自觉改掉不良习惯。二:思维碰撞通过对反面案例分析,认识到礼仪对个人的作用,从而水到渠成的得出个人应具有的礼仪。三:小鬼当家1、学生组内交流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如:自己尊敬父母、关心扶助父母的事例,懂得礼仪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掌握基本的礼仪。2、交流做客与待客的礼仪如: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客的?假如你依托具体的生活经历,体验家庭礼仪涉及的方方面面及礼仪对家庭的重要性。家来了客人,而父母又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小品《家中来了客人》(小结)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通过小品表演如何待客这种社会交往中应具有的礼仪,明白礼仪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礼仪知识。四:擂台比武展示(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和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典型图片或诗词)学生竞答1、这是什么节日?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这些节日里的习俗。2、你是如何怎样科学对待这些礼仪习俗?(小结)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与外来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做到与时俱进。3、比比谁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风俗知识多?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告诉学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不同,礼仪也就会不同。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掌握民族礼仪,一定记得“入乡随俗”以擂台比武的形式,通过展示实物,既形象直观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讨,认识到应该用科学地观点对待传统的和外来的礼仪习俗。在轻松的旋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礼仪知识,做民族团结的促进派。五、明礼践行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