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5学时)第一讲(3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人类旅行产生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知道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重点古代旅行的历史阶段;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现代旅游的发展。难点古代旅行向近代旅游过渡;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堂导入世界旅行的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教学内容人类旅行产生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限定在有闲阶层中的古代旅游,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二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的近代旅游,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三是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旅游。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一)迁徙和旅行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动。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迁徙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2)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2、人类旅行的产生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但旅行又不同于旅游。现代汉语中“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二词大体可以相通,但严格地说,二者是有区别的。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单纯的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而旅行则是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2)离开时间不同。旅游人们在完成目的地访问活动后,必须返回其原来的居住地;旅行则不一定。(3)内容不同。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所以,人类的旅游行为虽然孕育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行为中,但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为。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在早期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而开始。二、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旅游是人们处于闲暇状态中在异地进行的游览观赏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分析旅游的产生,与人的本性有关。从本质上说,人是一种天生的追求享受的动物。(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P20)旅游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形成,因为旅游者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出游的动机。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旅行还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一)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原因到奴隶社会时期,旅行更加发达。原因:一是奴隶制建立,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二是奴隶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条件更加具备,为旅行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二)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