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制度学科关系[高校“学科馆员”制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高校对教学科研工作的加倍重视,激发了高校读者对学科馆员的强烈热望。学科馆员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更多业内人士所认识。学科馆员制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学科馆员制度在院系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拓展,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良好工作方式,也是时代的要求。关键词: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桥梁制度;资源;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资源,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和不断增值的社会财富。为了创新,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利用信息和知识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是利用知识进行科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因特网的问世以来,信息无节制的膨胀,信息大爆炸与高校图书馆用户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吸收能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剪刀差。如何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剪刀差,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试行的“学科馆员制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科馆员是指由图书馆指派的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专门与某一学科或院系进行对口联系,负责该学科专业资源的组织、加工,提供该学科的资源导航,主动为该学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服务并进行用户教育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在于:由于图书馆员比学科用户更多地掌握文献资源检索方法,在拥有了一定的科学背景之后,他们应当更有可能帮助用户克服检索语言障碍,更具有针对性地实现资源的有目的获得。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系统需要一个健康有利的环境,学科馆员在促进建设这样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具有超出其他有人员的作用。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结构重建,第1页共5页服务创新的必然产物,也更为主动地体现了图书馆员信息挖掘者,信息组织者,信息提供者的角色特点。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以学科为对象,依托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熟悉图书馆馆藏结构和资源利用手段,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及获取文献能力的图书馆高级专业服务人员,与某一学科建立对口服务”。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科馆员负责一个学科的工作。这种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近来深受用户欢迎。高校推行“学科馆员”这种模式,反映了图书馆界对开创新的服务领域的敏感和为用户服务观念的转变。“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学科馆员是一个由图书馆派出的上门服务的使者,他把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和服务送到用户手中。学科馆员具有的学科背景,有助于他为相关院系的读者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学科馆员是一个与用户密切联系的情报员,他为图书馆收集各种用户情报,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要求,从而提供最佳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二、学科馆员的责任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学科馆员。在一个日益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愈来愈趋向要求专业化、个性化的深层次的服务,这就要图书馆对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电子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分学科的进行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用户第一“的服务观念越来越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面对各种载体文献巨增,网络信息资源庞杂浩繁,现代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修养。因此,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符合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律,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由之路。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向对口院系与学科专业派出的”使者“,其一切活动完全是围绕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展开的。从国内各馆试行的这一制度的情况来看,工作内容与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为院系提供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第2页共5页首先,学科馆员主动参与对口院系及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活动,为学科带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学科馆员可为他们建立档案,主动了解他们的科研课题,为他们代查文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