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坤培训内容提纲◆通用计量术语、计量基本概念◆法定计量单位◆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数据修约规则)◆检定、校准的实施◆计量标准的建立和管理◆实验室(检定室)的建设与管理一、通用计量术语、计量基本概念一、通用计量术语1、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注:计量学指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2、测量:指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注:计量与测量的主要区别:计量活动包括法规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的一系列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测量:是从技术层面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它是计量活动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确定“量值”。人类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经济贸易等活动中,时刻都离不开计量;现代计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3、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通常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4、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5、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美国福禄克公司编著的《校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讲:“校准就是把测量装置(未知的装置)和一个与其相当的或比它更好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通过校准,我们就能够知道未知的装置和标准相差多少”)。6、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7、准确度等级: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级别。(注:准确度等级通常用约定采用的数字或符号表示。准确度等级也适用于实物量具)。8、计量单位: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9、国际单位制(SI):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批准采用的基于国际量制的单位制,包括单位名称和符号、词头名称和符号及其使用规则。10、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的测量单位。基本单位:对于基本量,约定采用的测量单位。11、导出单位:导出量的测量单位。12、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ISO10012标准中:需要计量验证的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根据检定/校准后获得的计量特性与规定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以验证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预期用途,计量要求来源于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13、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14、最大允许误差:对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由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15、最高计量标准:在给定的地区或给定的组织,通常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16、工作计量标准:用于日常检定/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标准)物质的测量标准。17、(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测量范围: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18、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如:对从-10V~+10V的标称范围,其量程为20V)19、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在计量检定/校准时通常将计量标准的值作为被检表的真值)。20、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21、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分辨力可能与诸如噪声(内部或外部的)或摩擦有关,也可能与被测量的值有关。22、测量设备不合格:指测量设备全部或某一项不符合检定规程(校准方法)要求的称为不合格,当发生已经损坏、过载或误动作、显示不正常、示值超差、超过规定的溯源间隔、封印或标记的完整性被破坏之一时,则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