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课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气候类型的关系0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大气结构01020304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地球大气的最底层,主要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大气在此层中运动较为活跃。位于对流层之上,主要受到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作用,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位于平流层之上,此层气温随又称外太空,是大气圈的最外高度增加而降低。层,与宇宙空间相接。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力,称为科里奥利力。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高气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地面冷却,空气下沉形成由于极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高压带。低气压带赤道低压带由于地面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由于赤道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010203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在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由于受热上升的空气向两极流动,形成信风带。在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由于气压差形成西风带。在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由于气压差形成东风带。02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与特点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非洲中部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特点具有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性降水差异大等特征。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01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运动密切相关。季风环流02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从印度洋向亚洲大陆输送,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水汽从太平洋向亚洲大陆输送,但受到高压控制,降水较少。高压和低压系统03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还与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活动有关。夏季受到印度低压(南半球高压)的影响,冬季受到蒙古高压(北半球高压)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降水波动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波动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波动。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业生产可能受到干旱的影响;在降水较多的年份,农业生产可能受到洪涝的影响。温度变化热带季风气候的温度变化也可能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温度过高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受阻,温度过低可能导致作物冻害。病虫害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应对措施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减轻干旱和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技术改进通过引进耐旱、耐涝、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灾害预警建立气象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防范措施。03地中海气候分布与特点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北美西海岸、南非西南部、澳大利亚西南部等。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形成原因0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0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影响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干燥和收割;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利影响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可能导致农作物缺水,影响产量和质量;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可能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应对措施在农业上,应加强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保证农作物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城市规划上,应加强城市绿化和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同时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04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与特点分布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10°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和亚洲印度半岛、澳大利亚中部等地最为典型。气候特点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较少,干、湿季分明,其中干季的气温较高,湿度较小,风力较大;湿季则相反,气温较低,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在湿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在干季,信风带控制,降水减少。植被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以草原为主,但也包括一些灌木和乔木,这些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反馈作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干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