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定义010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也称亚洲虎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在潜伏期和发病期均可传播病毒,感染后一周内最具传染性。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但近年来在部分温带地区也有病例报道。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14天,发病时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出血、休克等。登革热的病情轻重因人而异,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重症病例。患者在潜伏期内通常无症状。诊断标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方法01020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评估鉴别诊断其他病毒感染其他疾病如疟疾、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可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基础护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恢复活动。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豆浆、蛋汤、藕粉、果汁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及尿液颜色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症状护理高热护理疼痛护理出血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疏导不良情绪预防措施防蚊灭蚊个人防护疫苗接种控制策略疫情监测社区参与建立有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鼓励社区参与防控工作,提高居民自并控制疫情。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隔离治疗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公共卫生教育培训与指导宣传教育监测与评估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降温对症治疗疼痛缓解出血控制休克防治抗病毒治疗早期治疗1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23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