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知识归纳资料课件目录•捕蛇者说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捕蛇者说在文学史上地位及影响•捕蛇者说知识拓展与延伸•捕蛇者说课堂互动环节捕蛇者说背景及作者简介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广,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捕蛇者说创作背景•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公元755年安禄山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对人民加重赋税。史书记载:中唐赋税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上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起义。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在城南见到一个“捕蛇者”,听了他的诉说之后写下的这篇《捕蛇者说》,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柳宗元文学风格与特点•柳宗元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而行文又冷峻沉郁,寓意深刻。《捕蛇者说》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捕蛇者与作者的对话,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文章以“永州之野产异蛇”为引子,引出捕蛇者的诉说。先写异蛇的毒性之大,“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次写捕蛇的危险和艰难,“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乡邻之生日蹙”,而蒋氏却“独熙熙而乐”。这就构成了尖锐的矛盾。经过询问,原来蒋氏以捕蛇抵赋税,“则熙熙而乐”是“以捕蛇独存”。作者由此进而联系到整个社会的现实:“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这就把“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社会现实揭示出来了。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既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题。捕蛇者说文章内容解析文章结构梳理010203开头主体结尾介绍永州之野产异蛇,引出下文。描述捕蛇者与作者的对话,展现捕蛇者的悲惨生活和社会矛盾。作者发表议论,表达对捕蛇者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关键人物形象分析捕蛇者勤劳善良、忍辱负重,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危险的捕蛇工作,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对捕蛇者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并通过文章表达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批判。主题思想阐释01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02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捕蛇者说知识点总结与归纳重点词汇梳理与解释捕蛇者专门以捕蛇为生的人。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腊岁终祭祀名,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重点词汇梳理与解释啖:吃。貌若甚戚:表情好像很忧伤。涕:眼泪。重点词汇梳理与解释是这,指冒死捕蛇这件事。苛政苛刻的政令。猛于虎比老虎还要凶暴。猛,凶暴。于,比。重点词汇梳理与解释矣用于句尾,表示既成事实。焉哪里。关键句式结构分析判断句“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是用“未若……之甚也”表判断的比较句式,意思是“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