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昨天下午,通过收看网络直播的方式,我聆听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听完三位院士的报告后,我谨记在心的就是在科研的道路上,创新和学术诚信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品格。报告会的一开始,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先做了一个简短的报告。他提出,科技使我们强国的引擎,而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而科研则是创新的源头。希望全体科研工作者不为浮华所扰,不为名利所惑,对学术做到严谨认真,道德诚信,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李晓红院士则是引用了多个国内外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例子和多个学术诚信的典范,来告诫我们要严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他对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坚定一颗“红心”,心怀爱国之情和科学报国之志,任何时候都要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勇做一代“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努力成为勇于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邱勇院士则结合自己的有机光学领域的经历,深刻阐释了做学问要有执着的创新精神,做自己有兴趣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重视学科交叉,敢于在陌生领域探索;要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高尚人格,追求高深学问。周琪院士以自己和科研团队从事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成长经历为重点,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鼓励同学们要克服浮躁、攻坚克难、加强自律,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拼搏奋斗。在这些院士们的报告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对于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这也是对我们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中国的科研未来和科学形象将会由年青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代表,所以在学术道德上,我们也必须成为诚信典范。我们必须以第1页共7页“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作为一名研究生,院士们的谆谆教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子里,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也一定会牢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践行科技强国的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期望,做到诚信科研,积极创新,对每一次的科学实验和每一组科研数据都做到严谨精确,真实可靠。第二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观后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周四晚上我们在二教107观看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看完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感触,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当前社会当中确实存在小部分人学术造假、剽窃,重复发表论文,道德素质低劣等等现象。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极少数现象。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首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洁自律。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了更多形形色色的诱惑,各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充斥在耳旁,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散布于网络上,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浮躁的味道。不少人少了潜心磨砺之专攻,多了轻描淡写之轻浮。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最关键的是首先自己能够抵制住诱惑,能够清白做事,坦荡做人。同时,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确切的目标,给自己找点事情去做,然后醉心于其中,培养在某一学科的兴趣,然后才能享受到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的乐趣。当人投身于某个行业、某个学科,并且深深爱上了自己的职业,才会有很大的动力去专研,才会潜心研究,获得成功。作为东华大学的一名学子,老一辈教授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他们不仅学术水平非常突出,而且治学非常严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刻苦钻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沿着先辈的足迹,不断拼搏,努力科研,争取能把中国的纺织行业推向更远的进程。当然,科研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做学问的道路也很曲折的,有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却没有成果的事情也时第2页共7页第三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心得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10月15日下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在楼,通过视频形式实时观看学习了《2018年全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