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院介绍化工学院是由中国化工教育先驱张洪沅先生等在解放初期汇聚国内9所院校化工系科建立的,发展至今,已为学校发展了一批相关院系,为我国化工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现由化学工程系、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化工工程设计研究所构成,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项目博士后流动站,1个”长江学者”特聘岗位,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职教职工17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9人、在职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58人;在本院就读的本科生22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384余人;承担有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项目共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近年完成国家和部(省)级攻关项目计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特等奖1项,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0项、四等奖62项,发明专利24项,以及多项地、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出版教材专著五十余部,发表论文千余篇,在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中,获得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学院主编教材获国家一、二等奖8项。目前对化工学院学生设立了“川化奖学金、贷学金”、”紫光化工奖学金、贷学金”、”丁冉峰奖学金”等。经三代人不懈奋斗,目前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已达相当规模,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学科研究方向具备多个特色,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更加频繁,形成了从化工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转化、从化工工艺开发到化工装备设计的一体化教学和科技服务体系。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过程工程科学知识基础和工作能力,通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解决工程领域特别是过程工程领域内的安全与可靠性问题,从事安全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过程工业、工程传热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工程与危险性评价、化工安全设计、燃烧爆炸理论、过程装备安全技术等。就业方向:到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监察、能源、石油、天然气、制药、日化、化工、环保、保险和制造业等部门及研究机构从事安全设计、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危险性评价、事故分析以及安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学校介绍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学校设望江、华西和江安校区,占地面积70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网上合作中心1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8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3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学校在文学、史学、宗教学、数学、材料、能源、化工、轻纺、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xx年,全校科研总经费达到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