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资料一、引言2009年5月5日11时01分,市东城区某大厦B3南变配电室一台0.4kV无功补偿电容器柜突发弧光短路事故。在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电容器配电柜是一个事故的易发、多发环节。同时,这种设备的事故原因分析难度较大。从现象上看,弧光短路无非是过电压或过电流造成的。但导致电容器过电压或过电流的因素却比电阻性或电感性电路复杂的多。这主要是由于:在容性负载电路发生短路故障瞬间(ms级)的状态,往往是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有些因素是难以定量、难以测量、难以再现的。2000年11月9日9时42分,市海淀区某大厦B1变配电室变压器二次侧0.4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在运行中突然爆炸起火,大火烧毁了五面配电柜,但电容器组爆炸起火的原因终无定论。图1~2是“11.9”事故的现场照片。二、事故过程2009年5月5日10时35分,市东城区某大厦(以下简称大厦)B3南变配电室两持证电工对3#变压器二次侧0.4kV无功补偿电容器辅柜进行检修:一人监护,一人操作断开辅柜总电源开关将辅柜7-12组300kvar电容器与主回路隔离。然后两人对第八组电容器投切交流接触器(检查前运行人员发现其中相接触不良)及其他5个投切交流接触器的接线端子进行检查。11时,检查完毕,二人关好柜门。11时零1分,操作合上辅柜总电源开关。此时一声巨响,在总电源开关上口裸露接线端子根部之间突发三相弧光短路。几乎与·Word资料此同时,3#变压器二次侧出线403低压断路器和一次侧进线212高压断路器的过电流脱扣器短路瞬时保护动作跳闸,3#变压器停电。三、事故分析3.1操作问题(一)操作规程(1)关于电力电容器的操作规程按照市供电局颁布的《地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2000版)和《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GB50227-2008)等规程的要求,在操作电力电容器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全站停电操作时,要先停电容器组,后停接于电容器组母线上的各出线2)全站恢复送电时,要先送接于电容器组母线上的各出线,再送电容器组。3)全站故障失去电源后,对失压保护拒动的电容器组,必须将电容器与电源断开,以免电源重合闸时损坏电容器。4)电容器组保护熔丝熔断后,未查明原因,不准更换熔丝送电。5)电容器因部故障掉闸后,在未拆除故障电容器前,禁止重新合闸送电。6)电容器分闸后至再次合闸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min。7)装有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器的电容器组,当自动装置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退出运行。8)为防止铁磁谐振过电流,严禁空载变压器带电容器组运行。9)当电源电压高于电容器额定电压1.1倍、运行电流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1.3倍、电容器环境温度超过40℃、电容器外壳温度超过60℃时,应将电容器退出运行。(2)关于只具有隔离功能的电器的操作规程按照市供电局颁布的《地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2000版)、《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9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三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14048.3-2002)等规程的要求,在操作只具有隔离功能的电器时必须遵守的规定是:1)严禁带负荷分断、接通电路。2)隔离电器不得作为操作电器使用。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因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5·5”事故操作人员没有违反第一类操作规程。但是否违反了第二类操作规程呢?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要确认发生事故的SIWOH1系列开关究竟是只能起隔离电路作用的隔离电器,还是同时具备接通、分断电路功能允许带负荷操作的操作电器。开关的性质决定了操作的性质:1)类别:SIWOH1-630开关,属于GB14048.3-2002所定义电器中的第四大类—熔断器组合电器中的第五小类—隔离开关熔断器组。使用类别是AC-23B。2)性质:SIWOH1-630开关是可以带负荷不频繁分合电路的操作电器。当分合时的电压条件为1.05时,可以安全接通6300A(10倍的额定电流),可以安全分断5040A(8倍的额定电流)。3)基于本开关的类别和性质,“5·5”事故时电工的操作,没有违反电气安全工作的基本规程,没有违反电工安全作业的基本常识,是一次正常的操作。(二)正常操作与危险状态违章操作必然与危险状态相联系,但正常操作却并不必然与安全状态相联系。一次正常的操作可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