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地球一、一、““宇宙与地球宇宙与地球””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自身的演化历程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及其成因。虽然必修课程对相关内容已有所涉及,但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刻认识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本模块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假说、恒星的演化、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月相与潮汐变化的关系、地质年代的生物演化简史,以及风力、流水等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等等,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模块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综合贯通的学习能力。二、二、““宇宙与地球宇宙与地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宇宙与地球”这一模块,采用从远及近,由大至小讲述了“宇宙”、“太阳系和地月系”、“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宇宙”,主要是简介“大宇宙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恒星演化主要阶段、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讲述天体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要使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概要的认识。第二部分“太阳系和地月系”,主要讲述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和地月系的概貌。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天体,其引力作用和太阳的光热对地球环境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部分学习,要使学生对影响地球自然状况太阳和月球有一个概要的认识。第三部分“地球的演化”,主要讲述地质史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现今地表的形态、生物群落,都是地球自身长期演化的结果。而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能较好解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火山、地震和高大山脉等的分布的一种学说。通过这一部分学习,要使学生对地球自身演化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表的一些现象。第四部分“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讲述一些常见地貌类型的特征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通过这一部分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在外力作用下,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类在改造地表形态时,不可忽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二、对宇宙“课程标准”要求的把握1.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⑴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都对应一定的经纬度,对于星空中任何体格天体的位置则可借助于天球坐标系来确定。天球坐标系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银道坐标系等。对于一般的星空观察者来说,只要借助赤道坐标系便能确定所要观察天体的位置了。由于观察者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地点,不同观察者所在的观察地可能相差甚远,那幺,在观察时,如果同时借助地平坐标系,就可更方便地找到所要观察的天体。一般的天球仪,其基本结构是以赤道坐标系为基准,再加上一个地平圈和子午圈构成的,同时,在天球上还加了一条黄道外。⑵建立天球坐标系,需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在引用地球经纬网引入天球坐标系的同时利用天球仪,则将有助于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和建立空间的球面坐标系。⑶在天球坐标系简图上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不是课标的最终目标,而是要在学会应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位置的基础上,能运用星图观察星空。因此,可以这样说,这一条课标是为学生学习下一条课标打基础的。2.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⑴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中所说的“星图”,主要是指以天北极为中心的星空图。用心爱心专心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即活动建议中所说的:“辨认银河以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和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在指导学生进行星空观察时,可先指导学生熟悉星图,特别是指导学生熟悉各星座主要恒星所构成的图形,如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构成了勺子形。⑵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