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出4个以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2.会独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的理解;3.进一步学会用范例分析方法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2.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分析,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定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我国各地域的自然灾害以及产生此灾害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分析各地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黄土高原以及川滇地区的地形图片、河网密度图片、气候资料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域。【阅读】阅读课本68页阅读材料“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了解我国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探究活动】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阅读课本68页材料“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探究以下问题:(1)列举出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2)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分析引发这些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点拨】(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①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②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③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不稳定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经常发生。冬季的寒潮大风天气则容易导致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④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是世界地震、火山带的用心爱心专心1重要分布地区。再加上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山地和高原面积很大,植被破坏严重,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极易发生。⑤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相对发达,但洪涝、暴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除此之外,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自然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北方的冻土、寒潮的产生与当地的气候有关;青藏高原的高寒与当地的地势高有关。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人为因素。例如: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华北地区的土壤沙化、盐碱化等。由此可见,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同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有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2)(略)【承转提问】我国有四大自然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何特点?主要灾害类型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一同来学习。【板书】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复习提问】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工业比较密集的地区,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制约黄淮海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思考】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学生回答】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