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新授课)【理论支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4、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5、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中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等.学法:以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在这节课中使用的学法主要有: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观察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法说明:顶点重合的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很熟悉,以此过渡到顶点在一条直线上且不重合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容易接受,这些角也是与相交线有关的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相交的又一种情况.认识事物间是发展变化的辨证关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2.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8个角中共有()A.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B.2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C.2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2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在图中,∠1与∠2不是同旁内角的是()ABCD3.下列4个图形中,∠1与∠2是同旁内角的是()知识技能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数学思考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等活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进一步对多种图形角的识别.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ABCD4.如图,下列四个图形中的∠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ABCD5.如图,直线AB、CD、EF相交,构成八个角,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_____________;所有的内错角:________________;所有的同旁内角:__________________.ABCDEFGH13245689〖参考答案〗1.A2.D3.A4.C5.∠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4与∠6〖设计说明〗心理学认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知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从感性上初步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会识别一些简单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活动1.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设计说明〗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用熟悉的内容引入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