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哲学常识》部分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高考考点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剖析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②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③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生产力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客观因素决定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地来选择。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是客观的。②阶级斗争的规律是客观的。阶级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而阶级斗争的规律也是客观的,由它所决定的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规律都是客观的。(4)物质的含义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三点:第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即物质这一客观的实在,不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第三,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即人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把物质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它是可知的。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③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④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5)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①从物质概念上理解。②从物质的唯一特性上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共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