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2页中国金融发展中区域二元结构的形成及其特征研究金融发展中的区域二元结构,是二元结构在区域金融发展中的体现。所谓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样,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理论上说,由于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分布上的二元结构特征,金融运行必然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特点。金融发展中的区域二元结构,是二元结构在区域金融发展中的体现。所谓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样,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理论上说,由于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分布上的二元结构特征,金融运行必然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特点。但是,经济学中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理论,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物质资源的区域化运行与配置规律的研究上,而对于资金的区域化运行问题、对于区域金融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并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从实践角度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流引导实物流运行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二元性(或者说多元性)一直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由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其中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内地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一、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与区域金融发展中的二元结构的互动(一)区域经济运行对区域金融运行的决定作用从最为简化的一般意义上说,基于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的互动作用,区域经济的运行状况基本上决定了区域金融的运行状况。换言之,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行政式的人为的区域经济平衡格局,就相应决定了当时区域金融运行的行政式平衡格局;经济第2页共22页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2页转轨所形成的以利益为导向、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和基于比较利益原则基础上的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的发挥,必然决定了经济转轨时期区域金融运行将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区域之间金融活动分工与协作关系的重新调整,主要表现在金融活动向局部地区集中,并出现局部性和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形成新的不平衡的区域金融运行格局。从我国区域经济运行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在70年代及其以前的发展时期,中央政府是经济布局的主导力量,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产业的平衡布局,其依靠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机制,而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区域经济金融的人为平衡是能够实现的,尽管其牺牲的是整体的效率。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日趋市场化,原有的人为平衡布局逐步被打破,地方政府开始成为影响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力量,地方利益在布局调整中的影响力趋于扩大;市场因素成为影响区域经济金融布局的重要力量。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区域经济运行逐步转移到以市场为基础的运行机制上来,在不同地区之间、地区和中央之间进行利益协调时,逐步遵循以利益为导向、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市场原则;通过运用比较利益原则,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之间分工与鞴叵档闹匦碌髡偈拐寰美娴淖畲蠡U庖痪酶窬值谋浠苯油贫饲蚪鹑谠诵懈窬值南嘤Φ髡?(二)在区域经济中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表现出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区域金融运行的实际状况却使得这种互动关系复杂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差异直接形成了区域金融活动的差异。另外,金融的主动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信用化的进程在不同区域常常是不同步的,这必然会引起金融资源的倾斜流动,这一方面迫使不同区域的金融地位进行调整,同时也拉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的进程中,金融的增长常常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货币化金融化发展较早的地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就能够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从而发展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