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几何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所含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几何学习的起始课,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关键及教(学)具准备:重点:把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和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是本节课重点。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工件立体图等几何模型,正方体包装盒(学生每人一个)二、教法分析:教学中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结合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结构上我设计了“观察与欣赏过程与体验(内含“拓展与应用”),反思与内化,作业巩固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三、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美”,在交流中享受“数学美”,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1、观察与欣赏:以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视频和宏伟的北京奥运村模型图为引例,让学生找出其中熟悉的图形,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些千姿百态的图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见课件),这需要我们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从而引出本章课题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板书:图形的认识初步)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或实物,并找出我们熟悉的图形。教师也利用投影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让其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这些图形,形状各异,多姿多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引出本节课题----几何图形。(板书:几何图形)2、过程与体验:什么是几何图形呢?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然后从学生熟知的长方体纸盒入手,从整体、侧面、棱、顶点等观察,看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多媒体显示相应的图形)像这样从物体的外形中从抽象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几何图形。(板书: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1)议一议、分一分:A、观察刚才从实物中抽取出的几何图形,1、组成图形的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直接对图形分类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设计了问题1做铺垫,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经过学生充分的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板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课堂上给于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要解决的问题,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类归纳能力,又突出了重点。】B、通过练习一中的两个题目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新知,又复习了小学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同时还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2)想一想、画一画:A、把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分发给各学习小组,把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图形画完后分组展示。从学生常见的教具实物入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