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课内容14小马过河科目语文我的修改所属年级(二)年级(下)册备课者许丽君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14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3.借助文中的词语,能自信,完整、准确地讲述故事。4.领悟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素养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2.通过让学生自己理解词语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边学习、边质疑的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读14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8个生字。能够分角色朗读。能懂得童话中蕴含的道理。难点:理解为什么河水对老牛来说是浅,对松鼠来说是深,对小马来说不深不浅。三.教学具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框架设计素养表现策略及内容我的修改第一课时活动一:游戏导人,走进话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谁大谁小”的游戏师:西瓜大一学生接“香茄小”番茄大学生接“葡萄小老牛大一学生接“松鼠小”松鼠大学生接“老鼠小”【情境创设】2.教师启发提问:这个游戏让你明白了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深浅有关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引导读题。活动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学1.提出初读要求: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通过“谁大谁小”的游戏,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围中初步感受大和小是一组相对概念,由此为孩子进入到故事情境中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更好地理解童话内容。通过问题情境导引,在发展学生提2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一匹老马一匹小马一条小河一头老牛一只松鼠(1)指名朗读词语,引导关注“一”的读音均为第四声。【知识结构化】(2)由“一头老牛引出——在这个故事里,小马是怎么称呼这头老牛的?(相机出示牛伯伯,正音——叠音词中的轻声音节;拓展称呼中的叠音词——妈妈)(3)刚才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词语也有轻声?相机出示麦子、孩子、尾巴一指导学生读得轻而短,相机教学“麦”。(4)齐读两组词串,巩固读音。3.再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一共写了小马几次过河的经历?【高阶问题】(1)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板书一头老牛一匹小马一条小河一只松鼠一匹老马(2)根据板书,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4.集中教学生字词连蹦带跳驮到磨坊挡住去路拦住他蹬过去(1)指读词语,相机正音。(2)你能联系偏旁猜猜带点字的意思吗?用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词。连蹦带跳一一蹦:双脚并拢跳跳:两脚离地向上或向前的动作。又跳,精力充沛,或心情愉悦。(也可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此时小马内心的喜悦)驮到磨坊一用背负载。(磨坊”的“磨”正音,并引导在拓展中释义:读第四声时一般指把粮食碾成面粉的工具,如石磨;也可指碾碎粮食的过程,如磨面、磨米粉。相机教学:拎起口袋、扛起口袋,引号学生用动作演示,进而适度区分几个动作的不同。譬如:口袋不重,手上力气大,可以拎起取明确信息能力的础上,尝试结构化的识字教学,先关注“一”的读音变化;再关注叠音间的读音规则;最后关注文中的轻声音节的朗读指导,这样的教学,让思维和语言得以同步发展。通过高阶问题的引领,以课题为问题线索,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把握故事情节,初步养成读文理文脉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形成板书,呈现事的情节线索,并以此为依托训练学生概述故事的能力。3口袋就走⋯)挡和拦——挡:阻拦拦:阻止。挡住和拦住是一组近义词。蹬——从浅水中走过去。5.这个童话故事,从住在马棚里的老马和小马的对话开始。一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朗读。6.指名分角色朗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第二自然段)。(1)通过表演朗读,再次抓住“连蹦带跳”体会小马高兴的样子。【情境创设】(2)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意上的不同,体会“我很愿意”中包含的高兴,并相机理解“愿意”的意思。(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愿意”说一句话。(4)模拟对话,在对话情境中进一步巩固运用“愿意”一词。例如:师:小胖今天忘带笔袋了,你能不能借他一支铅笔?生:┈┈活动三:复习巩固,读帖写字1,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轮读2.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观察“愿、意”,这两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