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1.5.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新授课)【理论支持】结合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就可得到一种折中的现代建构主义的要旨:①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事物,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心理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意义是不能传输的.人与人交流,传递的是信号而非意义,接受者必须对信号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②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的学习与他人(教师、同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教育倾向于将学习者同社会分离,将教育看成学习者与目标材料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而现代教育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性,认为同其他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协作是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之中发生的.学生意义的建构依赖于一定的情景.这种情景包括实际情景、知识生成系统情景、学生经验系统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者强调联系新知识到先前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在真实世界里进行“浸润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背景化的,即学什么依赖学生先前的知识和学习的社会背景也依赖于所学东西和现实世界的有机连接.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律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在数的范围内得到扩充,运算级别得到扩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能在运算中合理使用运算规律简化运算.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混和运算的法则,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训练基本运算技能,培养思维能力.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促进对混和运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重难点】1.重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及运算过程中符号的确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是:先______,再______,最后______;同级运算,从____到____进行;如有括号,先做___________的运算,按依次进行.2.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6÷3×2;本题含有种运算,应先算,再算,结果是_________.(2)6÷(3×2);本题含有种运算,还含有,应先算,再算,结果是_________.3.-8+4÷(-2)=.4.计算().A.0B.-54C.-72D.-18.〖答案〗1.乘方,乘除,加减;左,右;括号内,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2.(1)2,除法,乘法,4.(2)2,括号,乘法,除法,1.3.-10.4.A.〖设计说明〗通过这一组题回顾小学四则运算法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为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学习铺设台阶.让学生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普适性美.在固有的旧知识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为掌握新知打下基础.数学思考1.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解决问题1.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运用运算律灵活进行运算.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计算().A.1000B.-1000C.30D.-302.计算:8十(-3)2×(-2)3.计算:4.计算:100÷(-2)2-(-2)÷(-)〖答案〗.1.B2.-103.64.22.〖设计说明〗这组题在复习巩固本章已学习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乘法、除法、乘方运算法则及其运算律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计算:(口答)①②③④⑤⑥.〖设计说明〗这几道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