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平与不公平》说课稿四川省纳溪中学校牟庆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华东版)第十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确定事件,也存在着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到不确定事件既有随机的一面,也有存在内在规律的一面,使学生建立起对概率理论的高度信赖感.为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本节课的内容《机会的均等与不等》恰恰揭示了概率的本质问题。有助于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在感受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能力,注重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情感态度;2.对“游戏对双方公平”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双方公平的游戏设计。二、目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游戏输赢的奥秘,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原则;(2)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机会的均等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3)学习利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等)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体验游戏对双方公平的准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概率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及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虽然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稳定,上课时注意力也不易持久,容易分散;因而在教学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至关重要。我采用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通过亲自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即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既加深了理解,也不断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四、教法和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动脑思考,相互讨论交流,并采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游戏,进一步加深印象。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节课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采用三个游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应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活动------参与法”为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其技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人才打下基础。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1、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之从自主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通过三个游戏“抢30的游戏”、“抛两个筹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挖掘游戏背后的知识,形成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游戏的公平性1、讨论游戏的公平性2、游戏12、讨论游戏13、游戏23、讨论游戏24、游戏34、讨论游戏45、课堂练习5、完成课堂练习(一)、游戏的公平性和游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玩游戏大家都讲究公平。如果游戏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