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与汗液的分泌〖教学目标〗1.知识:[来源:Zxxk.Com](1)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来源:学科网ZXXK](2)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2.能力:(1)运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区分能力;(2)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来源:学,科,网](3)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皮肤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2)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3)通过介绍我国有关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计思路〗[来源:Zxxk.Com]课题:皮肤与汗液分泌。[来源:学_科_网][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年级:七年级下册。课时:一课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项功能,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由于教材将本节安排在“人体废物的排出”这章进行介绍,所以教学设计中应以排泄功能为主线来介绍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皮肤的结构”,虽然在显微镜下较易观察,但学生可能不易区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皮肤的排泄功能”部分,由于学生对“汗液的形成和分泌”,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借助CAI。〖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拥有多媒体教学条件,拥有相关生物学实验仪器及模型,但当地生物课程资源较少。学生来自城市,是一群朝气蓬勃、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优秀学生,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但他们的认知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基于以上因素,我在教学中,安排用显微镜直观观察皮肤结构,结合动态效果展示“汗液的形成和分泌”,并设计了趣味性极强的Flash动画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来源:Z,xx,k.Com]〖教学实录〗[来源:学科网ZXXK]【知识回顾】本课教学先以学生们较熟悉的宏观世界“城市垃圾的清理”作为类比使学生了解人体代谢废物及时排出的重要性。同时提问“人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来源:学科网][学生回答]①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②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③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借机回顾前面学习的两种排泄途径,同时引入今天“皮肤”的内容。【新课导入】师:有人说:“皮肤我很熟悉呀!一人一张嘛”(以轻松的话题开局)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描写皮肤的词句?(请同学列举)学生争相发言:白皙、黝黑;皮厚如墙;油光满面;汗流满面;“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留青春不留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教师含笑而言:刚才同学们列举的词句十分生动有趣(给以肯定),可是细细想来,这些词句中,还隐含着关于皮肤的一系列问题(话题急转),比如,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有人肤白胜雪,有人皮黑似炭,人体的肤色为何会有不同?长“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为何会出汗?(一连串发问,引起学生思考)这些无疑都与皮肤结构有关!一、皮肤的结构[活动]观察皮肤的结构(1)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皮肤切片,获得有关皮肤结构的感性认识;[来源:学科网](2)对照大屏幕上皮肤构造图,辨别皮肤各组成部分;[来源:学科网](3)出示3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观察探究:①皮肤有哪些结构?[来源:学科网ZXXK]②皮肤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③推测各部分结构功能。[注意事项]①教师巡视指导;[来源:学科网]②请学生注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以防压碎;③观察完后,交回切片显微镜,做好实验收尾工作。请学生对照屏幕上的皮肤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和细胞排列特点,推测有何功能。展示课件,小结皮肤的结构,并引导学生由结构认识功能。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层,生发层真皮皮肤附属物:毛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1)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