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丰富多彩的民居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数量最多,种类也多,而且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民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我国的民居形式也十分丰富。下面摘要介绍几种最主要的:1.北京四合院这种住宅形式,称得上是我国最典型的传统住宅了。其标准形式是:有两进(两个院子),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大门开在宅的东南角,进屋以后须转两个弯才能到里面的“仪门”,即垂花门。这有个说法,因为转弯抹角,不让外人一眼望见宅内的情况。门外小院之南是一排朝北的房子,叫倒座,多用作杂物间、仆人用房或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门内大院之北,是一个大厅,这里是家中人们举行家族大事的地方,所以建筑很宽敞。大院东西两侧是厢房。大厅后面又是一个院子,院的北面是卧室,是家中长辈住的地方。院子东西两侧也是厢房,一般都是晚辈居住的。这种住宅,住的人家一般至少有三代。2.江南水乡民居江南一带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文化也很发达,所谓钟灵毓秀之地。古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美的评价可归纳为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民居多临水而建,这里的交通,水陆并用,有好多住宅都设“水后门”,即前门是陆路,后门是水路。内部布局是由几个院子(天井)组合而成的,与北京四合院大同小异。但江南民居,凡比较富裕的人家,多在家里设花园,前宅后园,或东宅西园。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何园、个园,无锡的寄畅园等。3.皖南民居皖南是安徽省长江以南的一部分。这里民居多楼房,造得比较高耸。白墙黑瓦,镶嵌在幽隐的青山之中,安谧、秀雅,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皖南民居的另一个特色是建筑物比较封闭,从外面看去,除了大门以外,只有几个很小的窗子,其余都是高高的白粉墙。而山墙上往往造出很规则而又很美的马头墙,即顶部造出高高低低的墙脊,形象很有节奏感。其实这种做法,其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火,也为了防盗。4.福建土楼这种住宅多分布在福建西部,多为客家人居住。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建筑,里面住着好几十户人家,建筑是圆形的,很巨大,一般高达四层,底层比较潮,不住人,多用做仓库之类。二层以上住人,大房子中间是院子,每层的内圈都有走廊相通,整个建筑有好几座楼梯上下连通。5.黄土窑洞分布在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这一带的黄土层特别厚,有的地方挖土深至10米以下还不见岩石。因此,这里的居住建筑,多用挖窑洞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是在一片黄土高地上,先在中间挖出一个院子形状的空间(往下挖),然后沿着这院子四面向土壁内挖进去(水平方向),作为房间,有的一直向内挖进去达两间房间的深度。外面可作堂屋,里面是卧室。院子四周都挖这种洞屋,但人们多喜欢住在朝南的几间,这里住起来冬暖夏凉。朝北或朝西的朝向一般不住人,用来放置杂物、农具或关牲口。对外界的联系,则在院子的一角做台阶上下出入。有的是黄土坡,则院子三面挖洞,坡低的一面即为出入口。6.吊脚楼在重庆及巴山川东一带,这种建筑比较多。这种房子一般建造在地面坡度比较陡的地方。所谓吊脚楼,原来是房子的两边地基高低相差很多,一边着地,另一边须用木头支撑起来,上面才能与一边保持水平,可以放梁、阁楼板。这种房子看上去很特别,如果你有机会到重庆、川东等地,就会看到这种比较别致的民居。7.新疆土拱住宅新疆位于我国最西北,那里居住的人多为维吾尔族,由于风俗习惯、气候和物产等原因,民居多用土墙,采用尖拱的门窗。屋顶用拱顶或平顶,或里面是拱,外面是平的。这种住宅,边上多有凉棚、葡萄架,在院子里,另一边还有晾葡萄的房间,房间的形式是墙上用砖砌出空的花格子,这里是晾干葡萄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有很好的通风条件。8.蒙古包蒙古族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为一游牧民族,放牧牛羊要有草场,什么地方有草就在什么地方安家,所以住宅经常迁徙。这种住宅多用毡包,以木杆作为支撑,用毡用心爱心专心围护起来,开一个门,多为圆形,搭建和搬动起来很方便。但如今内蒙古一带很多地方他们已建房定居了。围龙屋是广东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民居形式。它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