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19.4.1解直角三角形(1)【教学目标】1.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会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角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角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具准备】计算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复述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sinA=,cosA=,tanA=,cotA=。1.锐角三角函数的特征与性质:(1)锐角三角函数的值都是正实数,并且0<sinA<1,0<cosA<1(2)tanA•cotA=1(3)若∠A+∠B=90°,则sinA=cosB、cosA=sinB、tanA=cotB、cotA=tanB。(4)补充:,(视情况定)(5)补充:已知锐角∠A,则(视情况定)二.讲述新课1.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一个直角外,还有2个角和3条边共5个元素,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例题讲解例1(P116习题19.4:1(1))在Rt△ABC中,∠C=90゜,已知,,解直角三角形。分析:先根据条件画出三角形,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再由三角函数求锐角的度数。[答案:,∠A=60°,∠B=30°]例2(P112例1)如图19.4.1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折断倒下部分的长度,再求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答案:36米]三.归纳:1.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2.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本书除特别说明外,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四.课堂练习1.P116(习题19.4):1(2)2.P113(练习):13.《黄冈新思维》P98:1~4五.课后作业:P116(习题19.4):1(3)~(4)【改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